在溫州母親河甌江的中游,有一座被稱為"甌江蓬萊"的江心嶼,這座不足千畝的江中孤島,卻承載著溫州一千六百余年的文化記憶。島上東西雙塔對峙,古木參天,而最負盛名的當屬千年古剎——江心寺。
江心嶼形成于南北朝時期,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尋幽訪勝之地。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曾寫下"亂流趨正絕,孤嶼媚中川"的千古名句,使這座江中小島聲名遠播。島上現存唐宋以來文人題詠石刻多處,包括王十朋、文天祥等歷史名人的墨寶,堪稱一座露天的詩詞博物館。
江心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間,原為東西兩院,南宋時由高僧青了禪師將兩寺合而為一。寺內現存建筑多為清乾隆年間重建,但依然保持著宋代"寺院朝東、禪門向西"的獨特格局。寺門前懸掛的宋代狀元王十朋所作疊字聯"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,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",巧妙運用漢字多音多義,成為楹聯史上的經典之作。
寺院主體建筑包括天王殿、圓通殿、三圣殿等,其中圓通殿內供奉的觀音像為宋代木雕珍品。寺內還保留著宋高宗駐蹕時的"清輝"匾額,以及文天祥在此募兵抗元時留下的《至溫州》詩碑。這些珍貴文物見證著這座古寺與家國命運的血脈相連。
如今,江心嶼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,而江心寺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依然是溫州最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。每當晨鐘暮鼓響起,甌江潮水與梵唄佛音相和,這座江中古寺繼續以它獨特的禪意,守護著溫州城的千年文脈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iuse815.com/product/267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06 16:09:13